此處提到的 IP,是指偏向「內容」方面的智慧財產權,像是虛擬角色、故事情節、小說、電影等等,這些對觀眾而言就是「生活當中有趣的內容」。一般創作者創造內容 IP 的目的是為了藉此提升周邊收益,一旦 IP 受歡迎吸引到大量粉絲,那麼就很有機會賺取利潤。但對於企業而言呢?為什麼也有不少企業在發展內容方面的 IP?
一、內容 IP 的價值
比方以經營粉絲團為例,現階段的粉絲團對於企業而言,很像是過去的網站公告欄,有活動 / 推出新商品就在上面發表一下,讓有興趣的觀眾「知曉」。但這只是按個讚,很難導向留言或互動,企業也因此沒辦法在社群上得知消費者的想法 / 反應,變相導致粉絲團的曝光率越來越低。
當然,企業如果想要了解消費者,藉由做各類問卷、研究、焦點小組、新商品體驗會等,都是可以辦到的,但這些舉措偏向封閉式的框出一小群消費者,對他們做研究,不代表能因此建立忠實的顧客。因此,在「幾乎所有互動都主要在社群上」的現代而言,當企業想要增加與潛在消費者之間的接觸、強化忠實消費者的基礎時,我們認為建立一個企業的內容 IP 就是一個很有效能的方式。這個效能是發揮在「每一篇貼文都能累積忠誠度」的「日常效果」上,甚至能夠被演算法自主擴散到原本沒意料到的顧客領域。
二、內容 IP 的功能


從上方的圖可以看見,藉由企業內容 IP,我們可以創造出一個循環管道,增進顧客與品牌之間的互動機會。但是,為什麼原先僅能單向傳播呢?因為企業精神或者商品活動等資訊,本質上對於觀眾是非常無趣的,意圖過於明顯,「反正你就是要賣我東西嘛」的這種消費者感受,肯定不是一個認真經營品牌的企業想追求的。
而企業內容 IP 則可以將任何無趣的資訊放入,轉化成有趣的貼文、限動、短影音、實體活動等無限種形式,這些也都是針對消費 TA 所設計的。當顧客覺得有趣、有誠意的時候,自然就會願意與品牌做各類互動,使得企業方也能夠了解消費者的感受,進而不斷地修正,成就一個正向的循環。
三、內容 IP 的成功案例
為了讓大家能夠更了解這個概念,以下是一些經營「內容 IP」的案例:
1. 台積電
自 2021 年開始,我們協助台積電創造出「積星宇宙」世界觀,也建立起企業與學生之間互動、溝通的正向循環。
2. IKEA
小編慣用發文模式也可以是一種內容 IP 的呈現,IKEA 社群常利用一個吸引人的情境(也有的是 follow 到近期的梗),將合適的商品置入宣傳。
貼文範例:
→ 另一半說希望能給他更多的私人空間,應該怎麼做?
→ 興奮到模糊的瞬間,你有過幾個?
3. LEGO
樂高公司讓積木不只是積木,而是將其經營成 IP,除了玩具以外,還延伸出電影、遊戲等不同的內容。在社群上也會透過來不同的樂高宇宙來發文,例如樂高忍者、樂高星際大戰等都有各自的故事線。
貼文範例:
相關文章推薦 → 打造專屬於品牌的獨特世界觀
若對上述作法有興趣的話,歡迎聯絡我們討論、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