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角色 IP 的故事性帶來逛展的流動

很多企業 / 品牌擁有專屬的吉祥物或者 IP 角色,在一些實體的商場、展覽裡頭,會思考如何利用角色來加強觀展的體驗。然而角色絕對不是萬靈丹,如果只是一個立體化的角色站在展場裡頭,那頂多達到和人們合照的功效而已。

我們這些年在現場展覽的心得與操作,多半不是將重點放在角色的造型與知名度上,而是放在其「故事」。我們發現,在展場上利用角色的背景故事,佈置有趣且與展覽主題相輔相成的「情境」,觀眾就容易感到好奇。在勾起觀眾的興趣之後,邀請他們按照我們設定好的各個故事體驗位置點做參觀,他們亦會非常樂意與期待!

刺刺, 刺刺AR, 2018 文博會, 刺刺文博會, AR

這篇以多年前我們參加文博會時的操作為例,雖然已過了一段時間,但我們認為仍然是十分經典的例子。

可以先看看以下的影片:

一般在文博會的場合,各家都是將角色大大的輸出和印製在展牆上,商品一字排開,趁著人潮大賣特賣。我們的角色「刺刺」並沒有這種買氣與知名度,反而讓我們著重思考如何提升觀眾的「體驗」。由於「刺刺」是一個不斷被人類虐殺的粉刺,我們希望觀眾來到我們的攤位能夠做到以下的體驗「順序」:

1.被某個奇怪情境的吸引

2.工作人員做出奇怪的講解與互動

3.邀請玩家體驗

4.購物

一、營造特殊情境

刺刺, 刺刺AR, 2018 文博會, 刺刺文博會, AR
刺刺, 刺刺AR, 2018 文博會, 刺刺文博會, AR

我們在攤位入口放上了刺刺的特製棺材,一般而言角色應該要光鮮亮麗地出現在展覽上,刺刺怎麼會躺在這呢?這便是我們刻意做出區別的情境,用意是「創造差異性」,進而使得觀眾由衷地產生興趣!

接著工作人員再大聲說明:「刺刺他死了,大家可以來給他最後的祝福喔!」進一步吸引觀眾靠近、觀看(可以拿我們準備的花朵給刺刺祝福)。爾後,工作人員會再度邀請觀眾:「請問您願不願意幫助刺刺找到兇手?」,此時大家的意願極高!

刺刺, 刺刺AR, 2018 文博會, 刺刺文博會, AR
刺刺, 刺刺AR, 2018 文博會, 刺刺文博會, AR

二、流暢的動線與引導

刺刺, 刺刺AR, 2018 文博會, 刺刺文博會, AR
刺刺, 刺刺AR, 2018 文博會, 刺刺文博會, AR

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購物區」與「主展場」位在兩個有一些距離的區塊,所以必須想出一個引導觀眾走去購物區的流動方式。因此,我們在主展場和購物區都設定了 AR 掃描點,觀眾可以藉由掃描 AR 來尋找線索。當上述的有趣情境營造出來後,觀眾接受了「幫忙找兇手」的任務,他們會抱著期待自己從「主展場」走到「購物區」,一邊找兇手、一邊逛刺刺的周邊商品。

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我們成功創造了不少的商品業績。

刺刺, 刺刺AR, 2018 文博會, 刺刺文博會, AR
刺刺, 刺刺AR, 2018 文博會, 刺刺文博會, AR
刺刺, 刺刺AR, 2018 文博會, 刺刺文博會, AR

這次展覽的成功,讓我們理解只要你營造的情境與故事是有趣的,觀眾不會吝嗇「行走」,甚至下載 APP。過去曾遇過太多的展覽或客戶需求,是覺得在現場設計 AR,便是一個很有創意且大眾會感興趣的事情。

殊不知 AR 這個詞,對於大眾而言完全就是「距離感」的代言詞。觀眾並不會熱衷於這個「技術語言」,但是,當你用心營造特殊的情境,AR 對於大眾而言,便從「技術語言」轉變為「遊玩工具」。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AR 只是我們當初評估現場狀況所採用的方式,但我們在許多其他的展覽中,甚至僅用紙本、鉛筆這樣基本的形式操作,效果完全不比 AR 差。所以,內容仍是王道,用於體驗的工具,僅是服務內容和觀眾的方式而已。

延伸文章
2022 文博會中的一個好廢攤位

若對展覽有興趣的話,歡迎聯絡我們討論、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