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質設計的策略與實踐

如何有效製作公益性質的設計
兒盟托育資源中心-親子館介紹動畫

今天想分享我們對於「公益性質設計專案」的作法供大家參考,包含有以下兩個切角「情感的重要性」與「雖然是兒少議題,但卻都是做給大人看的」

󠀠󠀠1.情感面的規劃對於公益設計的重要性

這三年,團隊完成了五個兒少相關公益議題的作品,幸運與感激,拿了三個獎項「金點」、「iF」和「ANIMA 最佳商業宣傳動畫」,這幾個作品分別是和 #兒福聯盟#伊甸基金會 以及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合作,我們協助依據想表述的議題或者宣傳功能來規劃設計。

先不談短篇創意廣告類的設計,我們在網路上經常看到的是「解釋型」的設計,意思就是用於解釋一個概念,比方你公司的服務、商品、活動等等的,這包含有解釋型影片、一張社群活動圖文 / 海報等等的。這些設計通常重點是清晰地、客觀地把一件事情講清楚。

但今天分享的「公益性質」的設計,除了務必需將事情說清楚之外,還必須加上一層「情感」面的設計,因為公益性質的設計無法僅用「告知」、「公告」的方式單方面把理念告訴觀眾了解,如果不用情感與共感去包裝這些議題的話,觀眾完全不會買單,只會滑走。

這會使得設計的難度直接往上拉高很多,需要在以下的方面做足準備功課,而且這些方面都是特別針對你的受眾。

󠀠󠀠

「此議題對於 TA 的意義是什麼?」「TA 到底在乎什麼?」

這並不是指解釋型設計就不需研究 TA,因為對於 TA 是誰的了解是基本的,對於本設計想表達的議題是什麼也是基本的,但如果是要加上感動人心,那麼這兩個部分就必須要特別用力地去「感同身受」。

󠀠󠀠以下小整理

󠀠󠀠「解釋型」和「公益性質」的設計在目的和手法上有所不同。解釋型設計主要是為了傳達明確的信息或概念,而公益性質的設計則更多地是為了引發情感反應和社會變革。

󠀠

󠀠差異點

  • 解釋型設計:重點在於如何清晰、有效地傳達一個概念或信息。這通常涉及到如何使設計更易於理解。鋪陳較短,儘快進入重點免得觀眾不耐煩。

  • 公益性質設計:除了要清晰地傳達信息外,還需要在設計中加入情感元素,以引發更深層次的共鳴和行動。鋪陳較長,以營造共感,要用不斷堆疊的情感來留住觀眾。

󠀠󠀠󠀠

2. 雖然是兒少議題,但卻都是做給大人看的

其實這是一個在設計專案裡頭常見的現象,比方很多產品雖然使用者是孩子(比方餐具),但是其實真正溝通對象是付錢的父母。但主要差異是在於,如果是商品 / 玩具類的廣告設計,你在設計風格上可以盡情地「孩子化」,因為孩子看到廣告後會去吵爸媽「我要買!!!」,但在兒少議題則不是這樣,孩子並不會看到這類的設計,就算看到了他們也無感,因為這個議題是超越孩子們的理解範圍。

所以在風格上面,必須溫暖但不能幼稚,要明顯是孩子相關的視覺元素,但不能用僅被幼兒所喜愛的呈現手法,否則可能被大人(真正的TA)所忽略掉。但不論風格再怎麼講究,喜好在於個人,重要性凌駕於風格之上的,會是在於設計曝光於 TA 的當下,也就是觀眾看到你設計的時候,那個標題是什麼,那個情境會是如何,所以我們認為公益性質的設計專案,最重要的會是在於本案設定文案和標語,而視覺風格與圖素必須去符合這個標語和主題,文案與視覺強力搭配起來的加乘力量,才能有效吸引目標族群的注意。

󠀠󠀠

以下小整理

󠀠󠀠給「幼兒」和給「成人公益」的設計最大的作法不同在於,給兒童的可以視覺為主去吸引他們,而給成人的公益議題,就必須用力設定好文案與標語主題,再搭配相符的視覺來強化之,才能成功吸引真正目標族群的注意。

在以下連結內,有這五支作品介紹,我們會陸續整理我們如何利用情感以及議題設定來完成這幾支作品的,希望可以給大家做做參考。

󠀠󠀠

相關連結公益性質設計專案 – 範例分享

如有公益相關之設計需求或疑問,非常歡迎找我們洽談聊聊!